记得是在上世纪末的时候,个人曾经一度对民主命题的讨论很热衷,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。比如提出了“经济民主”和“党内民主”的双民主命题。当时,也曾就此与一些党内人士进行过讨论,有时这种讨论甚至是在相当有影响力的层次上进行的。
问题是,任何改革都与环境有关,并且受到环境的严重制约。要知道,在这种问题上,抱怨根本没用,那是自己跟自己做对,如果你感觉我们现在不民主,那么造成这种不民主的原因,你就是其中之一。所以,改革环境在民主进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。
好在时光飞逝,现在情况已经有所好转。俞可平的让民主造福中国的观点,我是极为赞成的。我甚至认为,与其关心GDP增长多少,还不如认真的坐下来,看看可以把中国的民主推到一个什么程度。至少,我们现在都知道,经济运行有其内在规律,人们很难与之对抗,经济学家在这上面纯粹是在瞎扯淡。相反的是,改革就有空间,有空间就有财富,所以中国的事情,关键在改革,而不在听几个经济学家瞎扯淡。
要改革,怎么改呢?当然,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。真正的改革家都清楚,我们必须把改革的路径与改革的终极目标分开了,一步到位,那往往是伪专家的口号。就现实情况来说,首先实现党内民主,让中国至少走到日本战后几十年的民主时段,让各种意见至少能够在党内可以自由反应,让行政体制与政治有个清晰的分层,我想那就可以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