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小孩的毛病,是从日本的动漫再到韩流,逐渐流行开始的。
从那个时候开始,中国小孩随着动漫和韩流长大,他们的脸也模仿着动漫人物发生了改变。最好的观察对象就是电影银幕,这些小孩或者准确的说,男小孩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人物。瘦到还没长开的脸,又高又直像刚插上去的鼻子,大而无神的眼睛,还有卷卷的男女不分的头发。
当然,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这些男孩都没有任何胡须,为了实现这一点,化妆也是无法避免的。必须浓妆艳抹,描眉画眼,涂上口红,一个个让自己精致到令女孩无法上街见人的地步。
我承认,这可能是时代的改变。什么叫时代?时代就是父母忙着扯淡的时候,伴随小孩一天24小时长大的玩意儿。等到我们发现那个“玩意儿”的厉害,一切似乎都晚了。你无论怎样,也不能让那上千万张被整形手术修理过的脸,再修理回去吧!有行业报告统计,仅仅是2018年,中国就有2200万人通过“整形变美”。据说,这个数字在后面几年还有连年增长。
什么是美?这在中国居然是个大问题。因为我们没有美学教育,我们只有时尚教育,主要是看电影和视频。笔者做过“当代艺术”的10集视频,根本没人看。啥,当代艺术?扯,我只要跟大家一样!
这就是所谓的时代。
我们那个年代喜欢的沉默寡言的高仓健,现在就别谈了,因为根本没人知道他。很日本的日本男人都知道个性化的重要,因为个性化能增加识别率,看着也像个男人。所以现在日本男影星,像阿部宽、竹野内丰、浅野忠信,小栗旬等人,都有胡须,发型也开始追逐沧桑。
如果你到国外就可知道,中国男人的那张看上去永远长不大的圆圆脸,就是被人欺负惨了的根源之一。最恶劣的结果就是,中国的女人很受世界的欢迎,到处嫁老外,但中国男人要娶个老外,不是没有,但相对就很难了,因为那张圆圆的、干干净净的、通常还戴着眼镜的脸,怎么看上去都显得很弱鸡。干着急,没办法。
要改变吗?那就要改变文化,但文化最难改变。不正常的文化,才有不正常的流行。在这些不正常的流行中,最难以理解的就是“小鲜肉”一词的大流行。
这个词汇源自于KTV的房间里面,因为我没那么爱好,就一直没注意。没成想,现在这个词汇已经从KTV走上电影屏幕,遍天下了。实际上“小鲜肉”这个词来自于日本,繁荣于台湾,在中国大批妈妈辈的50岁女性的压力性视野下,“小鲜肉”一词泛滥成灾。中国人一直没想明白的是,有小鲜肉,就一定有老女人,现在电影屏幕上的鲜肉化,实际就是中国大批老女人的自嘲。
当然,中国女人很强势,年龄越大越强势,吵架是吵不过他们的。问题只有一个,如果她们不饶过现在的中国年轻一代,那么中国小孩的个性化,可能就永远会表现在脾气和形象上面,比如撒娇、自私、忸怩、赌气、怨恨、攀比、郁闷、孤独、……,或许还有孩子气的一切。
个性化是成熟和力量的标志,现在它还不属于中国小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