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很多年以前,跟银行界的一些人士谈中国的金融发展,我想那个时代的共识就已经有了,第一国内的大银行在竞争中,根本干不过"某宝",戴着政策和法规手铐的人,怎么打得过举着大棒子野路子的人?第二"某宝"只是把电脑游戏引入金融,走的是一条从游戏币到金融的路子,这最后一定没有好下场,但最后付出重大代价的不是"某宝",而一定是国家和整个社会.
即便是那个时候,也可以理解国家某些部门发展"高科技"的急迫心态,即便是不那么"高科技的高科技",也能得到政策面的强烈欢呼和支持,这就让只靠流量和垄断的"低成本科技"在中国大行其道,"某宝"只是其中一例.在当时的那种定义下,只要能用上电脑的,就算是"高科技".
争不过,就只好等,我很有信心等到你崩溃!
因为"游戏一代"的爹妈是会老的,老到老眼昏花;"游戏一代"自己也会老的,同样也是老眼昏花,当然现在"后浪们"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,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永远不老,就像"前浪们"过去也认为可以永远不老.似乎是在转眼之间,中国已经是一个有着数亿老年人口的老人国了,人口大潮期间的六十年代人口,已经全部接近退休.65岁以上的人口有一亿多人,如果算上老眼昏花之辈,那么恐怕要从45岁算起,加在一起就是3亿多人口了,几乎比美国总人口还要多.也许过不了多久,那么全国就有一半的老人,不会玩电脑,看不清电脑显示的字.无论怎么努力,这些省吃俭用,用钱养大了"后浪"的人,再也跟不上科技进步了.
现在,除去大商场,非常之多的普通店(小餐饮、服装、水果店、士多店等)不是支付宝就是微信。刷银行卡,不是说机器不行就是什么的,逼得你必须拿现金。更绝的是,现金也被控制,多了不让取,这种配合程度,简直就是天下一绝了.说白了,就是让你非用不可,要么你就去死.
那些有点学历的人,可能还有自我提高的意识.有一位教授级的人说,我今天在携程订房,订完我的日历上就被备注了,携程那软件闯进来帮我备注了,我也吓了一跳,还发了个朋友圈。结果,我的学生提醒我,之前不要勾选就OK了.这位教授级的人物还非常自觉的反省到,第一,我们老同志小心一点就是;第二,年轻人自然会和数字时代一起成长,世界一定是这样发展下去的。第三,如果连我们这群人都接受不了马云,那祖国永远都出不了马斯克。这位教授的觉悟是非常高的,只是他以为中国的数亿老年人,他们人人都是教授了.此外,他显然也认为,马斯克与"某宝"是一回事.
有人注意到,现在去四大行的网点,她很不理解,前面几位应该就是不到70岁的阿姨阿叔坚持排队等,大堂助理过来帮助他们,咨询了后说一些业务可以柜员机上或者手机上解决,可以协助他们,但他们坚持要柜台拿单子办理。我大概听见其中一位阿姨说,手机看微信都是最大号字才看得到.......银行的副理也没有坚持,让他们继续排队了。有没有人为他们服务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.
这位年轻人的思考,很有意思,虽然迟到了很多很多年,但依然很有意思.她说,我们家阿姨可以用微信、一个手机就可以买菜,但是老人只认工资卡及银行卡、认现金,手机都看不清楚,目前有亲人照顾,离开亲人他们如何办?
现在的社会已经给出了答案,第一是让他们干到死,延长退休年龄,他们必须自己养活自己;第二是他们要么适应这种"强迫科技",要么就去死.这是什么逻辑,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,绝对与我听说过的共产党基本逻辑背道而驰.当然,哲学讨论是没意思的,什么人民币现金的法律也是没意义的,就算是没有这些讨论,就算是现实,我也很有信心,因为那数亿"该死的"老年人口摆在那里,我很有信心等到你崩溃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