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文化的文盲”比文盲更多
2022-04-10

一般说文盲都是不识字的人,因为不识字,也就没有什么理解力了,没有理解力了,还讲什么道理?!所以文盲通常都不讲道理,而且也讲不清楚道理,可能也没人跟文盲讲道理。所以“文盲”与否,往往是与“道理”挂钩的,没道理可讲的,那就是文盲了。学文化的目的,本来就是为掌握道理,了解道理,并不仅仅是为了认得几个字儿。

问题是在中国,有一种特别怪异的现象,那就是“文盲”可能识字,甚至可能还有文化,但这种人也是文盲,因为这种人根本不讲道理,这种情况在网络上随处可见。类似这种人,往往是真认识字,有的还认识不少字,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凭、头衔和职务来证明是真的认识字儿,但他们就是不理解字的意思,也从不去想这些字的意思,结果确实跟不识字的文盲一样,没道理可讲。

现在科技发达了,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特别多,信息一多就混乱,矛盾特别多,矛盾表面化,矛盾集中化,这样一下子就能看到很多不讲道理的“有文化的文盲”。

有人编过一个段子说,现在要把“友谊的小船”打翻,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你的朋友说,今天来我家吃饭,我亲自下厨,然后一边喝酒,一边讨论下“共存”还是“清零”?饭后喝茶,再聊聊中医好,还是西医好?那么“翻船率”几乎是百分之百。如果关系依然固若金汤,那继续聊聊“乌克兰战争”,十分钟后,各自手里应该已经暗暗抄起了“称手的家伙”了,准备开干。

现在的中国,这种不讲道理,没法儿讲道理的“有文化的文盲“特别多,而且这种“有文化的文盲”实际更加可怕,更加普遍。别看文质彬彬的一个人,动不动就是粗言秽语相向,网络暴力随时发生,动不动就会给你上纲上线,搞大批判,给你戴顶大帽子,让你永世不得翻身。什么理性讨论之类的,在中国文化模式当中,那是没有的,或是非常罕见的,根本不得烟儿抽。

乌克兰战争开始的时候,人人都说俄罗斯“三天打败乌克兰”,占领首都基辅。我应邀在一个场合讲讲乌克兰战争,还没讲多少,下面就对我这个老师开骂了,因为我说的是,俄罗斯很难赢得下这场战争。根本没人听你讲道理,都是直接开骂。这种文化模式的结果是灾难性的,因为给“理性”和“正确”留下的空间太少了,大家都是“结果导向”的,大家关注的都是一种结果,反正也没人为结果负责。

这种灾难性的结果,在“大事”上看得特别清楚。

比如,最近英国外交部就发布一份声明说,英国外交大臣利兹·特拉斯表示,“与俄罗斯接触的时代已经结束”。这就是真正的“大事”,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了,甚至可以写上一本书,但问题是“有文化的文盲”,对于这种“大事”是从来看不懂的,根本不重视这种讨论,喜欢关注的是结果,喜欢“结果导向”。所以,同样的问题,要是有人说“北约派出几个师的军队到乌克兰打仗“,那些“有文化的文盲”一定就会非常关注,认为这是“大事”,实际这个所谓的“大事”,早就是注定的了,不是这个,也是那个,结局早已确定,因为在先前的思想讨论中就把一切都准备好了。所以,在地缘政治上的问题上的“结果导向”,必然是灾难性的。

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,但凡是人,都得先有个想法,才会有结果,对吗?所以中国的文化模式,不喜欢“思想导向”,喜欢“结果导向”,这是丢了西瓜,捡了芝麻,没准自相残杀,就能要了中国人的命。

同样的道理,最近波兰总统说,俄罗斯的目标是“消灭乌克兰民族”,“有文化的文盲”们又看不懂了!实际战争有利益问题,那就有争论的空间,但如果是“种族灭绝”,那就不同了,就像希特勒被戴上一顶“灭绝犹太人”的帽子一样,立即成了世界罪人,全民共讨之。“有文化的文盲”是从来看不懂这些的。

其实,家长里短的事儿也是一样的。有人大字标题就写,“不善待妻子,男人晚年将面对四种结局”。这就是“结果导向”的说法,按照这个说法,结婚组成家庭,那等于变成了对男人的敲诈勒索了,所以这个事儿,不能是这种说法。“有文化的文盲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,没人管平常“过日子”的事情,但如果有人一旦要离婚,立刻上赶着来关心的人就很多,这就是文化模式中的“结果导向“。”有文化的文盲“掌握的那点文化,根本不够来关注”过日子“的事儿,所以只能关注结果——离婚了没?

每个字都认识,但每个字放在一起,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,更不知道什么逻辑,这就是现代中国的“有文化的文盲”!这在互联网加持的当今中国,是一种公害,它更可怕,也更普遍,让社会不讲道理,彼此对立,互相伤害,社会由此进入一种互害模式。

所以,这是文化中的一种糟粕,应该远离。

 

 
 
Copyright (C) 陈功 2001, All Rights Reserved
ICP:京ICP备110284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