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听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哀叹!
2002-09-01

中小国企改制好几年了,但实际情况令理论界大跌眼镜,更出乎社会各界的意料之外,实际情况是:政府焦心、银行痛心、职工伤心、老总忧心!第一个搞“国改民”的企业董事长张传之,就曾直言不讳地说:“改制,并非一改就好,改死的会更多!”对于改革政策,中国的企业家是这样看的:“我带着一帮人去走访一些改制企业,跑了一圈后发现,改得成功的并不多,改得中不溜儿的确很多,还有一些企业趁改制之机行逃债之实。这就让我们举棋不定,改还是不改?”对于改革进程,企业家的实话是:“这次中小国企改制,很多地方盛行的是脱困式改制,要想这些困难重重的老企业在短时间内焕发青春,恐怕不现实。”另一位说得更形象一些:“政府圈定的改制企业大都是些烂梨子,梨子已烂,又怎么可能‘好吃’呢?问题是先改烂梨子,以后再改好梨子,只怕到时候好梨子又已变成了烂梨子。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这次改革的成本”。对于改革所形成的社会压力,企业家们这样说:“中国的事情太复杂,企业搞得不好大家习以为常,搞好了,尤其是通过改制把企业盘活了,就会有人横挑鼻子竖挑眼,说什么这个企业不改照样能搞好,领导是不是搞了幕后交易,里面是不是有腐败。与其惹人注目导致树大招风,不如只做不说。”对于自己的事业,中国企业家们如此相看:“以前工厂亏损,拿回家的钱难以养家糊口,在家里没地位不说,在社会上还被别人另眼相看,认为我们是腐败份子,很少有人在内心认同我们这些干国企的领导。我当时真是里外不是人。”对于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,企业家们这样评价:“干国企厂长好像在给国家打工,实质上在给一两个管你的领导干。企业的好坏与个人的命运并不都紧密相关。在这种情况下,国企老总要干下去,必须要润滑你的关系,否则就走人。”“有什么样的当地政府领导,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,这比有什么样的厂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的这种说法更准确。理由不言而喻,这些厂长是由政府来挑选使用的。”对于企业家自己的未来,企业家们这样评价:“当我看到我的一些前任回厂报销时轻手轻脚,生怕别人借故指责他。他们以前为干好工作,肯定得罪了某些人,而这些人中现在有的坐在比较重要的岗位上。我当时想我以后要是落到这个地步,那就太惨了。”比较民营和国有的区别,国有企业家们这样说:“干民营,只要守法,有智慧,能够想象和操作的空间比国企大得多,包括管理上,分配上,人才的引进使用上….国有企业有人替你考虑,限制了你的想象。对于企业的未来,企业家们是这样看的:“经营不好自己‘砸死’自己,经营得好可能会被别人‘砸死’。”

 

 
 
Copyright (C) 陈功 2001, All Rights Reserved
ICP:京ICP备11028426号